枇杷叶提取物的功效作用
【性味归经】苦,平。入肺、胃经。
【功效】化痰止咳,降逆止呕。
【功效特点】本品味苦性凉善降,既能清肃肺气以化痰止咳,又能和胃降逆,为清肃肺胃良药,故适用于肺热咳喘及气逆呕哕,由于气降则痰降火亦降,所以又能润燥止渴除烦。
【功效作用】
l.清化热痰:①用于风热痰嗽,症见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嗄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色黄质黏,可与沙参、桑白皮,黄芩、芦根等同用,②用于顿咳即百日咳,可与百部、大蒜头、白茅根、丝瓜络同用,③用于风燥伤肺,症见咳嗽无痰或少痰.唇鼻于燥,口于,可与桑叶、石膏、阿胶、麦冬、太子参等同用,如清燥救肺汤。
2.和胃降逆: ①用于胃气上逆、恶心呕哕,可与茯苓、半夏、党参、摈榔、白茅根、生姜同用,②用于胃热呕吐,可与竹茹、陈皮、生姜同用。
【鉴别应用】
1.枇杷、枇杷叶、枇杷芋、枇杷花、批杷核、枇杷根、枇杷叶露、枇杷木白皮,皆可入药,但枇杷甘酸化阴,有润肺止渴之长;枇杷叶偏寒,轻浮入肺,以化热痰见长,并有平喘之功;枇杷核另有疏肝理气之长;枇杷叶露性平,寒痰、热痰皆可用:枇杷根可治虚劳久嗽,关节疼痛;枇杷木白皮主降逆止呕;枇杷芋长于温肾、消胀、止痛;枇杷花微温,可治寒咳。
2.枇杷叶与旋覆花,皆有化痰平喘、降逆止呕之功。但枇杷叶苦,微寒,用于偏热证,丽旋覆花辛,微温,多用于偏寒者
【配伍应用】
1.配半夏:半夏偏于燥湿化痰而止咳,枇杷叶重于润肺化痰而止咳,二药伍用,一燥一润,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祛稀痰、止咳嗽甚妙,用治咳嗽气喘、日久不愈、仍吐稀痰等证。
2.配六一散枇杷叶润肺化痰,和胃降逆,六一散利水泻火,祛暑清热,二药伍用,祛痰涎、平咳喘、利小便,清热泻火之力益彰,用治肺痿、肺痈诸证(轻者较佳)。
3.配黛蛤散:枇杷叶能肃肺和胃,黛蛤散清化热痰,两者合用,肃肺清肝、化痰止咳、降气和胃,肺气得清则咳自平,气下则火降痰消,胃和则呕定哕止,痰热去、络脉通利则胁痛除。甩治肝热痰结、肺失清肃之咳血、咳嗽、呕哕不止、吐痰、胁痛。
4.配桑叶:桑叶肃肺气而平肝,不令肝升太过;枇杷叶降气而和胃,使肺气得降。两药相伍,肝平肺降,升降如常,具有肃肺化痰、平肝和胃之效,使咳逆呕吐自止,用治肝热犯肺之咳嗽、气逆喘息、痰吐不利、呕吐呃逆。
5.配沙参:枇杷叶善清化热痰,沙参益阴,为养阴要药,两药合用,清热痰并滋肺阴,用治燥热伤肺之咳喘咳痰不爽,用之极效。
6.配前胡:二药皆有祛痰降气之功,均苦寒,能清化热痰,但前胡味辛,有宣散风热之长,两药相伍,一清一宣,宣肺而清化热痰,用治因外感风热之邪所致的咳喘,其效最佳。
7.配麦冬:枇杷叶有清肺雷气火之功,麦冬甘寒益阴,善滋肺胃之阴,两药合用,清肺胃气火又养肺胃之阴,用治凡风、热、燥、火诸邪所致的痰喘、呕逆,无不神效。
【应用注意事项】
1.本品苦寒,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忌用。
2.叶片有绒毛,用时应刷去绒毛再用。
3.止咳宜蜜炙用,止呕宜生用。
【用法用量】内服:6~12克,入煎剂。鲜者用25~50克,宜包煎,熬膏,或入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