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 文 名】. Chuanxiongzine
【拉丁文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普通名称】川芎嗪
【植物异名】川芎
【有效成分】川芎嗪
【产品规格】98%
【分 子 式】C8H12N2
【分 子 量】136.20
【药用部位和产地】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根茎(主产子四川);姜科植物温莪术(郁金)Curcuma aromatica Salisb.根茎;大戟科植物痛风麻疯树Jatropha podagrica Hook.茎
【临床作用】抗菌,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动脉压及冠脉阻力,抗氧化,神经节阻断及降压。
【活性成分及药理研究】川芎嗪药理作用广泛,近几年因其对中枢神经的药理作用多样而逐渐受到重视,作者从抗中枢神经缺血损伤、改善学习记忆、抑制癫痫发作等方面对川芎嗪的中枢神经药理作用及其机制作一综述,并认为川芎嗪的中枢药理作用及其机制研究将可能是今后研究的重点方向之一。
川芎是中医临床最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之一。中医学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赖血载,血赖气行”。“气行血行,气滞血瘀”。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有活血行气的双重功能,故能消散瘀血。川芎嗪为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目前有研究提示,川芎嗪能保护急性脑出血组织内的Nat-Kt-ATP酶的活动,改善脑循环障碍,对神经元和线粒体有保护作用,并对心、肾、肝等多种组织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采用川芎嗪治疗癫痫病发作60分钟后的大鼠,连续3天后,治疗组大鼠弓状核神经元各种细胞和分泌颗粒在形态结构和形态定量资料显示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川芎嗪具有减轻急性癫痫脑损伤的作用
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同时亦能抑制VE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这可能是其抑制血管生成的机制之一。川芎嗪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机制可能为:钙离子阻滞作用;抑制细胞黏附分子;对某些参与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血管生成过程调控的生长因子的对抗或协同作用
川芎嗪是川芎提取物,能抑制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并具有典型钙离子拮抗剂的特性,可调节各种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对抗交感神经的缩血管作用,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红细胞聚集性,使红细胞电泳时间缩短,从而降低血黏度。血栓通的有效成分为三七总皂甙,有活血祛瘀、通脉活络之功效,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局部静脉血流量的作用,改善视网膜微循环,降低血管通透性。此项研究表明,川芎嗪联合血栓通治疗RVO,具有协同作用,可有效地改善闭塞血管的微循环和灌注,促进渗出物及出血的吸收,明显调节视网膜血液循环,促进受损视网膜功能的恢复,而且治疗前后视力明显改善,并可为激光光凝治疗创造有利的条件。
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内耳微循环,达到治疗突发性耳聋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分离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又名四甲基吡嗪。药理学和动物实验证明,川芎嗪是一种新型的钙离子拮抗剂和自由基清除剂,能阻止Ca2+内流和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同时,川芎嗪又是一种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通过调节TXA2/PGI2(前列腺素)的平衡,扩张血管,抑制血的目的。
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总生物碱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四甲基吡嗪,有报道称其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疗效满意。另有研究表明,氨基胍可阻断高血糖的病理损害,因而可防治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模型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肾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明显增强(+++),在肾小球上皮细胞尤为明显。糖尿病川芎嗪治疗组和糖尿病氨基胍治疗组大鼠肾皮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比糖尿病模型组明显减弱,但仍高于对照组。川芎嗪+氨基胍治疗组肾小球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基本正常,在肾小管内仍有较强的表达。
这一结果表明,川芎嗪联合氨基胍治疗可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过度表达,从而对糖尿病肾病发挥治疗作用。
【服用剂量】每日150mg——300mg
【副作用参考】偶见胃部不适、口干、嗜睡等,饭后服用可避免或减少副作用。脑出血或有出血倾向的患者禁用。脑水肿或少量出血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困难时应慎用。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慎用。本品酸性较强,不宜与碱性药物配伍。药物过量可出现胃部不适、口干、垂涎等症状。
品 质 证 明 书
生产工艺
【提取物名称】:川芎嗪
【简单生产工艺】:
粉碎 溶液提取 浓缩 喷雾干燥
原料 碎原料 提取液 浸膏 干粉(低含量)
有机溶剂萃取
真空干燥
干粉(高含量)